
近日,周庄法庭依法审结了这起特殊的买卖合同纠纷案。原告王某手持一沓2005年由老赵签字的收货清单起诉至法院,主张债权。被告老赵则倍感委屈,坚称自己只是履行职务行为,货物是公司采购用于经营,签字代表公司而非个人,且某公司早已停业注销,人去楼空。
穿透迷雾 探寻实质
面对这起年代久远、证据有限的案件,承办法官深知查明真相的难度。涉案的某公司早已不复存在,原股东也散落各地,关键事实扑朔迷离。然而,法院并未被表面的证据和困难所阻,而是积极践行穿透式审判理念,决心深挖案件本质。
抽丝剥茧 还原真相
为拨开历史迷雾,法官多次进行细致的现场调查,辗转多地寻访某公司的原股东及相关知情人,不厌其烦地梳理核实碎片化信息。经过艰苦细致的穿透式审查,法庭最终综合全案证据认定:老赵在收货清单上签字的行为,确系代表某公司履行职务职责。该笔货款债务的承担主体应为某公司,而非老赵个人。
实质正义 尘埃落定
本案的审理,精准穿透了签收单据这一表面形式,深入剖析了隐藏其后的真实法律关系,清晰界定了各方当事人的权利义务。法庭拒绝机械适用法条,避免被陈旧、孤立的形式证据所误导,最终基于穿透式审查所揭示的法律实质,依法作出公正判决,驳回了王某对老赵个人的诉讼请求。
这份判决生动诠释了法院追求“穿透式审判”、“实质正义”的司法理念。老赵的故事画上了圆满的句号,但修武法院对于穿透式审判的探索与实践将永不止步。这份来自二十年前的公正回声,必将激励修武法院在追求“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”的道路上,步履不停,勇毅前行。 (孟宪超 通讯员 司铃云)
责任编辑:潘姝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