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留中心花、疏边花,间距保持20厘米”,48岁的陈书红正站在梯子上,她一边操作一边念叨着技术要领,双手灵巧地摘除多余的花蕾。这已是陈书红在果园务工的第10个年头。作为槐树乡最早一批的果农,她掰着手指算起了增收账:“疏花按天计酬,每天能挣100元,加上后续疏果、套袋、采摘,一年能在苹果园干60多天,每年能够增收6000元哩”。说话间,她掏出手机展示刚收到的转账短信,眼角笑出了细密的皱纹。在这片曾经靠天吃饭的岭区,像陈书红这样实现“家门口就业”的村民已有800余人。
该乡还积极引导村民发展果树农作物间作和药材种植,充分利用土地资源,提高土地产出效益。在苹果树下,套种着花生、大豆等农作物,不仅有效抑制了杂草生长,还能增加土壤肥力,实现“一地多收”。同时,部分村民还利用果园周边的荒坡地种植酸枣、金银花等药材,进一步拓宽了增收渠道。
种植业已经成为该乡带动附近村民实现务工增收的重要产业。从果树疏花疏果采摘,到挖地黄、捡花生等,每一个环节都为村民们提供了就业机会,让大家在家门口就能赚到钱。村民们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,不仅让土地焕发出新的生机,也让自己的生活越来越红火,产业发展的齿轮转动出连绵不断的增收机遇。
下一步,该乡将依托地理优势,调整农业种植结构,延伸产业链条,引导农民发展以生态种植、旅游观光为一体的休闲农业,打造集果蔬采摘、乡村旅游、农产品加工为一体的综合性产业,进一步带动当地农民增收。该乡负责人表示:“我们正在打造‘四季有活干、全年有收入’的富民产业链,让更多群众分享产业发展的甜蜜果实。”花瓣纷飞处,乡村振兴的画卷正徐徐展开。(孟宪超 通讯员 毛鸽)
责任编辑:潘姝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