五年讨薪无果 法院亮剑“查人找物”
“这笔钱我要了5年,调解书都成了‘空头支票’!”立案当日,倪某向执行法官诉说无奈。案件进入执行程序后,法官第一时间查询汤某名下财产,发现其银行账户余额不足百元,名下仅有一辆老旧面包车。面对法官传唤,汤某始终以“工程亏本”“没钱支付”搪塞,甚至拒接电话玩起“失踪”。执行团队转变思路,多次赴汤某户籍地走访摸排,最终从其邻居处得到关键线索。
亲情攻心促履行 面包车“变现”护民生
“您女婿拖欠的是农民工血汗钱,拒执将面临拘留、上失信名单!”执行法官找到汤某丈母娘,从法律后果、人情伦理角度耐心释法。与此同时,执行干警也联系上了汤某妻子,向其告知要是继续赖账不还钱,就坐不了飞机高铁,孩子将来考大学都可能受牵连。面对法律威慑和亲情劝导,一直避而不见的汤某主动联系法院,提出变卖名下面包车抵债。执行干警火速协调车辆报废事宜,将变卖所得2200元支付给倪某,汤某妻子也筹措800余元当场履行。
小案不小办 司法温度暖民心
“没想到法官能为三千块钱跑遍半个县,这回总算能安心了!”收到执行款的倪某连连致谢。本案中,孟州法院针对涉农民工工资案件开辟绿色通道,坚持“优先执行、全力追索”原则,以“查人找物+亲情联动”破解被执行人逃避履行难题。执行法官表示:“案件标的虽小,却关乎群众切身利益。哪怕车辆只能报废变现,我们也要穷尽措施保障劳动者权益。”
下一步,孟州法院将依法用足各项强制执行措施,筑牢民生权益执行线,以高质量执行为群众兑现“真金白银”,全力维护社会公平正义。(孟宪超 通讯员 陈慧丽)
责任编辑:潘姝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