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调”度有方,机械、场地是关键。完善农机跨区作业和应急抢收方案,做好机手培训指导,全面排查摸清各乡镇(街道)辖区内自有机械和跨区域作业机械的分布、余缺情况,引导本地农机优先收割本地小麦,同时积极协调外地农机参与机收会战,严格落实各项优惠政策,提供优质高效服务,开辟绿色通道,确保农机安全作业、顺利转移。根据各村麦田土壤湿度,合理安排机具下地抢收时间,并组织调集履带式收割机对田间湿度过大,可能出现发霉、萌动、发芽的地块进行抢收。同时协调规划场地和道路,作为临时晾晒场地,并设置好警示标志,防止小麦堆积造成发热霉变,为群众提供抢收小麦晾晒便利,确保成熟一块、抢获一块、收储一块。
“保”障到位,抢收、安全两手抓。聚焦重点,建立工作台账,实时掌握动态情况。农业农村部门加强技术服务指导,各乡镇(街道)主要负责同志靠前指挥,亲自抓、具体抓,并安排专人负责此项工作。加强“三夏”安全生产宣传力度,强化机手操作人员安全培训,发放《三夏安全一封信》,做到安全知识人人知晓。同时对农机安全进行全面排查,化解安全隐患,预防事故发生。安排专人对辖区内粮食收购点逐一进行实地走访,统筹小麦抢收、收购,并提前预防出现因粮食湿度等原因过分压价的问题。由各乡镇(街道)牵头,积极对接保险公司,商谈后期可能存在的受灾减灾理赔事宜,最大程度减少群众损失,保障农民切身利益。
(声明:本文不代表河南县域经济网观点,如是转载内容,河南县域经济网不对本稿件内容真实性和图文版权负责。如发现政治性、事实性、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的问题及不良信息,请及时与我们联系,并提供稿件的错误信息。)
责任编辑:刘俊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