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0月26日上午,从中国报业媒体技术创新发展大会上传来喜讯,本报报送的“焦我办”项目荣获全国报业技术赋能媒体融合优秀案例,喜捧“国字号”荣誉。
此次大会由中国报业协会主办,徐州日报社承办,全国百家省级和地市级媒体负责人、国内科研院所和前沿技术公司代表等200余人出席大会开幕式。以技术赋能基层治理为亮点的“焦我办”,引起与会媒体同行的高度关注。
在此之前,“焦我办”媒体融合项目曾先后荣获中国地市报媒体融合创新奖、河南省好新闻媒体融合创新奖。
连连获奖的“焦我办”,究竟有何“魅力”?
“魅力”源自本报技术赋能,跨界创新的大胆“破题”。
2022年10月底,在市委、市政府主导下,焦作日报社党委躬身入局基层治理,正式介入民生诉求“焦我办”互动平台的建设、运维、推广、互动工作。这是焦作市历史上首次以党媒全流程介入的方式,搭建市委、市政府与群众之间的民生互动诉求平台。
建设过程中,市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发挥其技术优势,市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中心提供了相关运维数据支撑,本报则承担了前期的数据统计、Logo设计、线索汇总等部分技术工作,并负责整个平台的运维宣传。
三个不同“身份”的单位以“三合一”的形式,共同建设“焦我办”的“跨界融合”,引起中国报业协会同行的高度关注,也在媒体融合创新之路上,舞起一缕媒体深层介入社会基层治理的清风。
时间回到2022年10月31日,焦作市民生诉求“焦我办”平台正式上线首日,即实现了群众诉求“即接即办”、办理进度“一目了然”。在焦作日报全媒体的助力下,该平台逐渐实现群众诉求“听得到、转得快、办得实”,转办事项“有人管、有人办、有人答、有人应”的互动效果,提升了党媒的影响力。
在“焦我办”平台的运营过程中,本报组建了专业团队进行专班运营,并随时组织全媒体、全流程跟踪报道,与12345平台实现良好的工作衔接。报社负责专班梳理互动线索、监督审核的工作人员,同时也是本报的热线记者,对平台线索的认知有良好的新闻素养,这不仅可以确保重要线索不漏报,还能在第一时间落实新闻监督,促进办结效率;第一时间报道典型,形成温暖互动,让“焦我办”平台真正成为解决民生诉求、纾解“急难愁盼”、树立政府形象的综合性平台。此外,本报还先后出台《民生诉求“焦我办”互动平台内参报送制度》《民生诉求“焦我办”互动平台功能定位》《民生诉求“焦我办”互动平台审核流程》《民生诉求“焦我办”互动平台综合宣传方案》等一系列规章制度,为“焦我办”的运营保驾护航。
报纸有版、网络有“链”、微信有迹、视频有声。截至今年10月底,焦作日报组织宣传推广“焦我办”的报纸版面已有120余块,传统媒体与微信推送、短视频形成高效互动,综合阅读量高达5000万次。
“魅力”源自民有所呼、我有所应,民有所呼、我有所为的民生情怀。
党的二十大报告以“采取更多惠民生、暖民心举措,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”的暖心之语,传递着浓浓的民生情怀,绘就着人民幸福的“最暖底色”。
“焦我办”,正是这样一个为民纾困解难的温暖平台——
平台运行一年来,百姓的“手指一点”背后,展现的是一幅幅温暖而火热的为民服务画面——
便民热线12345的工作人员在转交转办中迅速对接,焦作日报全媒体记者在看到诉求之后马上采访连线,相关职能部门在接到转交事务后先期回应,继而迅速办结……
23年的大树在“焦我办”与媒体的联动中获救;市实验幼儿园南园何时招生的疑问得到解决;小区迟迟未建的燃气交费平台建好;修武县郇封镇东常村滞销的萝卜、白菜,在“焦我办”、便民热线12345、焦作日报社共同搭建的平台上,进入热销“绿色通道”……
您的声音我在听,排忧解难焦作行!
截至11月5日,“焦我办”平台接到总诉求14159条,已交办14159条,交办率达100%;已办结14096条,办结率达99.6%。
一桩桩、一件件暖心的故事,在“焦我办”平台上频频上演,赢得民心满满。
一年来,由本报参与运营的“焦我办”,已经成为我市百姓解决身边事、纾解烦心事、分享高兴事的全新智慧平台。以技术赋能为引领的“焦我办”,已打开媒体融合、跨界创新的“春天之门”。
(声明:本文不代表河南县域经济网观点,如是转载内容,河南县域经济网不对本稿件内容真实性和图文版权负责。如发现政治性、事实性、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的问题及不良信息,请及时与我们联系,并提供稿件的错误信息。)
责任编辑:刘安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