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是我市实施耕地质量与粮食产能“双提升”技术集成及推广模式的工作缩影。作为我市保障粮食安全的创新之举,“双提升”模式收获了“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”。
提高粮食产能,耕地质量是基础,农业科技是保障。近年来,我市把“双提升”作为“藏粮于地、藏粮于技”重大创新措施来抓,建设高标准农田,推广测土配方施肥、水肥一体化、绿色种养循环等农业新技术和新模式,全市九成多农田建成高标准农田、吃上了“营养配餐”,耕地地力等级居全省前列,粮食总产稳定增长,粮食单产屡创全国纪录。
去年以来,绿色种养循环农业集成技术在武陟县试验示范推广后,减少了化肥使用量和耕地面源污染,提升了耕地质量和粮食产量。去年,该县推广面积8万亩,每亩地增施有机肥200公斤,转化畜禽粪污6万余吨,减少化肥用量88万公斤,示范带动全县60.4万亩粮食生产功能区减少施用化肥400万公斤,节省化肥投资600多万元。今年,该县推广面积12.6万亩,全部施有机肥,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超90%,每亩地化肥用量减少7公斤。
今年夏季,博爱县瑞辉家庭农场677亩高标准农田采取玉米、大豆复合种植模式,4行玉米、4行大豆,先深耕整地施有机肥,再实行玉米、大豆、配方肥种肥同播,生产中利用指针式喷灌设备进行4次水肥一体化喷施,取得了“玉米不减产、多收一季豆”的好收成。经省、市专家实打验收,该农场玉米平均亩产642公斤,大豆平均亩产134公斤。该农场负责人秦水玲说:“与单种玉米相比,我们每亩地增收400元。”今年,博爱县推广玉米、大豆复合种植模式8500亩,玉米平均亩产550多公斤,大豆平均亩产100多公斤,比单种玉米每亩增收150多元。
今年,我市在夏玉米种植区推广滴灌水肥一体化密植高产精准调控技术,增地力、节水肥、创高产。温县祥云镇、武陟县圪垱店镇等示范方亩产超过1000公斤。修武县五里源乡烈杠营村种粮大户赵小忠种植密植玉米1300亩,采用这项技术,精准配方施肥,经省、市专家实打验收,平均亩产800公斤,每亩增收350元。
(声明:本文不代表河南县域经济网观点,如是转载内容,河南县域经济网不对本稿件内容真实性和图文版权负责。如发现政治性、事实性、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的问题及不良信息,请及时与我们联系,并提供稿件的错误信息。)
责任编辑:刘安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