河南县域经济网讯 暮春的晚风轻拂过金黄的油菜田,孟州市槐树乡汤庙村文化广场上灯火通明。随着一声悠扬的曲胡声划破夜空,孟州市省曲剧团“送戏下乡”惠民演出在这里拉开帷幕。村民们扶老携幼,搬着板凳围坐台前,一张张笑脸在舞台灯光的映衬下,勾勒出乡村振兴中最生动的文化图景。
晚八时许,随着三声铜锣敲响,《风雪配》的经典婚恋唱段划破暮色。53岁的常丽君身着红色戏袍亮相台前,“谯楼上一声声更鼓响亮”,唱得细腻动人,直击心灵,台下顿时爆发出喝彩声。台侧电子屏实时滚动着唱词,让年轻观众也能品味戏文精妙。
剧团中,既有从业四十余年的老艺术家,也有二十余岁的后起新秀。四名年轻的女戏剧演员登台饰演《风雪配》中的衙役,虽戏份不多,但一颦一笑皆经老艺人手把手调教。“师父说,曲剧的魂在‘接地气’,哪怕演配角,也要让乡亲们觉得戏里人就是隔壁邻居。”后台,她们边更衣边感慨。这种“传帮带”的温情,恰是曲剧非遗传承的缩影。
“过去农闲时只能打牌闲逛,现在家门口就能看县里的大戏!”村民赵国政的话道出变化。据乡文化站统计,自“戏曲进乡村”工程实施以来,槐树乡已新增曲剧戏迷1000余人。“戏曲不仅是娱乐,更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滋养。村民议论戏文、学习唱腔的过程,就是文化认同感提升的过程。”槐树乡文化站站长表示。
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,曲剧以其生活化的表演、接地气的唱词,成为连接城乡的文化纽带。槐树乡负责人表示:“送戏下乡不仅是一场演出,更是以文化人、以文培元的生动实践。我们将以非遗传承为支点,培育乡村文艺队伍,让文化‘活水’持续滋养乡村振兴沃土。”这个春夜,曲剧的韵律在乡村的夜空回荡。非遗文化的种子,在田埂间生根发芽,开出最接地气的文化之花。(孟宪超 通讯员 毛鸽)
责任编辑:潘姝敏
下一篇:孟州槐树乡:三措并举抗旱保墒 力促夏粮丰产丰收
上一篇:《守护的承诺》荣获第七届互联网辟谣优秀作品国家级奖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