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“宁声新语”四字取自宁郭镇的“宁”,既承载着“安宁和乐”的乡土记忆,又蕴含“凝聚民心、传播新声”的时代使命。“宁声”是扎根本土的宣讲力量,“新语”则是打破传统的表达方式。这一名称,既是对地域文化的致敬,更是对基层宣传模式革新的宣言——让政策解读从文件里“走”出来,让文明新风在乡音中“活”起来。
【人人宣讲,全域覆盖】
在宁郭镇,“人人都是宣传员”不是口号,而是融入日常的生动图景。宣讲团打破年龄与身份界限,构建起“乡镇干部+农村干部+志愿者+热心群众”的多元宣讲矩阵。乡镇干部化身“政策翻译官”,把民生工程细讲为“修路给谁走”“路灯为谁亮”;村干部唠着家常,用“老李家盖新房”解读乡村振兴;青年志愿者利用各类活动,开展微宣讲,宣传红色文化、移风易俗;银发宣讲员用自己的亲身经历,为大家讲解历史与当下的变化。从镇到村,从年长者到年轻人,每个人都是宣讲团的一员,他们从“我讲你听”转向“共讲共情”,让理论在对话中升温、在参与中入心。

“宁声新语”宣讲团坚持“以宣促行、以行验宣”理念,将理论转化为实际行动。宣讲队成员和志愿者们主动帮助困难群众收割抢种;为孤寡老人送去衣服被子;积极参与村里的卫生整治行动;参与小剧场拍摄……“撕掉‘面子账单’,亮出‘幸福底牌’”,在宁郭镇“安宁城郭”视频号上,一段2分钟的方言短视频引来千次浏览。宣讲团创新推出“宁声新语小剧场”,将政策解读、文明倡议转化为趣味情景剧,截止目前,已推出安全小剧场、移风易俗小剧场、反诈小剧场等6期创意短视频,收获近4000播放量,网友转发留言:“这样的宣传,我们爱看!”这些数字背后,正是宣讲团用“小切口”展现“大主题”、用“乡土味”传递“新思想”的坚持。
“以前觉得政策是‘天上事’,现在看村里修路、装路灯,还有微信里的创意短视频,才知道这真是‘身边事’!”村民李婶的话,道出了宣讲团带来的改变——理论不再“悬在半空”,而是化作群众手边的温暖。
宣传不是“一阵风”,而是“四季歌”——唱的是百姓心声,传的是时代新声。宁郭镇将继续以“宁”为锚、深耕乡土,以“新”为帆、破浪前行!(孟宪超 通讯员 张艺莹)
责任编辑:潘姝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