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刚到村里,村支书看出了牛银杰的迷茫和窘迫,调侃道:“小牛,村里是俺们村干部服务群众的第一线,咋滴,就不是你这检察干警服务群众的第一线了?”检察为民,不分地点;法治初心,始于足下。 一次探店排查中,牛银杰遇到了民宿经营者刘姐,因翻修房屋在山下租房,遭房东无理拒退押金和剩余租金。她主动介入,审查合同后确认房东违约。在与房东沟通无果后,指导刘姐通过“智慧法院”提交材料、起草诉状。当法院判决支持刘姐胜诉,追回近5000元血汗钱时,冰冷的法条化作了温暖人心的光。
在这扎根基层的大半年时间里,牛银杰努力让这束法治微光照亮更多角落:村头街巷、村委办公室,成了她的“流动服务站”。帮助村民草拟协议合同;耐心解答工伤赔偿、土地纠纷、老人赡养等困惑;深度参与村集体经济合同的梳理与规范,和村干部逐条修订了十余份关键合同,守好村集体的“家底”...... 这些看似琐碎的点滴,没有惊天动地,却正是践行检察使命最真实的模样——让法治的力量,在解决群众“急难愁盼”、守护集体利益、服务日常所需的每一个具体行动中,落地生根。
岸上村的经历,远不止于法条应用。防火巡查、消防排查、服务游客、入户走访……这些琐碎日常渐渐褪去了牛银杰的书生气,却增添了她身上的“泥土香”。在跟随检察官办理未检案件的过程中,面对迷途少年,让她更深切领悟了“教育、感化、挽救”的温度与责任,这些检察工作实践,与在岸上村的点滴相互滋养,让牛银杰对法律的理解更加立体,服务群众的能力更加扎实。
检察的荣光,其实无关岗位的高低远近,只关乎那颗为人民服务的赤诚之心。它是群众的信任,是心贴心的温度,是在平凡岗位上践行使命时,内心那份沉甸甸的价值感与自豪感! (孟宪超 通讯员 杨梦瑶)
责任编辑:潘姝敏